探源|对腐败问题进行历史、哲学和文化的思考
明清时期中国部分官员“千里做官只为财”,是因为官僚体制俸禄过低吗?
卖官鬻爵在十八、十九世纪法国的公共价值观上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?
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高级军官宣誓效忠希特勒,是因为“信仰”还是利益?
苏联与后苏联时期反腐运动、斗争不断,为何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且不断升级?
……
“腐败与历史译丛”之《腐败史》(上、中、下),共分十二章,上册(第一章至第四章)集中探讨腐败行为,中册(第五章至第八章)通过腐败话语体系的视角来观察腐败,下册(第九章至第十二章)深入论述了腐败的成因、结果及其对社会、经济、政治的影响。本书汇集了多个国家多方领域反腐倡廉的经验和教训,对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第一章 腐败:一项分析图景
第二章 中国帝制晚期的官吏和财富
——动荡环境下的国家财政、个人预期与腐败问题
第三章 1770—1850年公权腐败概念的变迁
第四章 黑金:二战期间希特勒对高级军官的贿赂
第五章 腐败与民主的巩固
第六章 诱惑或是被诱惑
——沃波尔政治学中的腐败修辞和实践
第七章 敲诈勒索成风的美国工会
——20世纪30年代卡车司机工会的腐败问题
第八章 前途未卜的俄罗斯:二十年的反腐运动
第九章 腐败的文化与文化的腐败
——东印度公司与黑斯廷斯弹劾案
第十章 混乱的街头:孟买、伦敦和纽约的警察、腐败与焦虑
第十一章 情感通货
——论印度殖民时期的非正规资本积累
第十二章 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晚期的商业和腐败
伊曼纽尔·克雷克,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。著有《非洲历史上的环境基础设施:探究纳米比亚的自然资源管理神话》(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in African History: Examining the Myth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amibia)(2013)、《纳米比亚的森林砍伐与再造:地方矛盾的全球后果》(De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in Namibia: The Global Consequences of Local Contradictions)(2010),以及《重建伊甸园:南安哥拉和北纳米比亚的土地使用、环境和社会》(Re-Creating Eden: Land Use, Environment in Southern Angola and Northern Namibia)(2004)。目前,正在着手以环境战争为主题的两本书。第一本描述的是1492年到1960年间的全球性环境灭绝,第二本的重点是20世纪60至9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期间,南非遭受的毁灭与流离失所的人们。
威廉·切斯特尔·乔丹,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代顿-斯托克顿教授(Dayton-Stockton Professor)、系主任。著述颇丰,主要有《大饥荒:14世纪早期的北欧》(The Great Famine: Northern Europe in the Early Fourteenth Century,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)(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,1996;获美国中世纪研究会的“哈斯金斯奖”),以及最新出版的新书《从英国到法国:中世纪盛期的重罪与流放》(From England to France: Felony and Exile in the High Middle Ages)(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,2015)。2014至2015年,担任美国中世纪研究会主席。
“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,就去钻研经典著作,《共产党宣言》多看几遍 ”